怀念经典鳄鱼邓迪野性与自由的化身

《鳄鱼邓迪》是年4月24日上映的澳大利亚冒险喜剧电影,本片的导演由擅长此类影片的好手彼德·费曼担任。曾经由他执导的《威鲸闯天关》和《寂寞之鸽》同样也是属于在荒蛮之地表现友爱亲情的片类。《鳄鱼邓迪》是一位叫罗德尼安塞尔的澳大利亚人的亲身经历改编的。年,安塞尔的小船被海浪掀翻,迫使他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两个月。似沙漠般的小岛上没有淡水,在此期间他通过射杀鲨鱼和野水牛、喝它们的血才生存下来,那时他才21岁。《鳄鱼邓迪》在年首映时大受欢迎,票房高达3.6亿,并使霍根赢得了当年的金球奖最佳男演员。而两年后推出的《鳄鱼邓迪II》也在全球赚回了2.5亿的票房。《鳄鱼邓迪》在澳大利亚创下的票房最高历史记录,直到《泰坦尼克号》登陆澳洲才被打破。

本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它那妙趣横生的喜剧情节,更主要的还在于它那富有哲理意味的主题。进入80年代后,人们对现代工业文明有了更多的思考、对“文明”与“野蛮”也赋予了与以往大异其趣的新内涵。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在人们眼中已不再是一片光明,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的瑕疵,更多地承受了它所导致的恶果。工业文明意味着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文明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也被贪欲所毒化,侠义温情早已荡然无存,人际间只有冷冰冰的利害关系,只有欺诈与利用。在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性的审视的同时,人们更怀念那早已逝去的前工业文明的质朴、自然。人们在感情上潜意识地渴望着一种对自然的回归,不仅是对自然的环境,而且也是对自然的人性。《鳄鱼邓迪》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它正好满足了人们这种潜在的心理渴求,影片一推出便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因而它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大受欢迎也就不难理喻了。从剧情上说本片是个现代神话故事,它以夸张的对比手法描述一个文明人进入热带丛林所遇到的种种险情和一个丛林里的“野蛮人”进入文明大都市时同样遇到的种种麻烦。在这里,编导运用对比和夸张来揭示并深化主题。影片中“野蛮人”锁定为澳大利亚人,而“文明”则给了美国。

邓迪出生于澳大利亚边远的北部亚热带地区,在当地土著人的抚养下长大,成为打猎的行家和钓鱼能手。他生活在丛林里,与袋鼠为伍,与鳄鱼毗邻。他和土著人有兄弟般的亲密关系。他是丛林的主人,丛林又把他哺育成一个坚强、机灵、开朗、讲信义的斗士。邓迪是自然之子,同时又是白人移民文化的承载者,早期移民的淳朴民风在他身上有鲜明的体现:吃苦耐劳、勇敢刚毅、乐天达观、豪爽侠义。他是自然与传统的象征(因此带有“野蛮”的色彩),但同时作为20世纪的白人,他又有与现代文明相通的一面(尽管仍不脱“乡巴佬”习气),可以说他是个典型的澳大利亚人。他在丛林里如鱼得水,与大自然、与土著显得极为和谐;然而当他迈入现代大都市时却感到处处受制、事事掣肘,不断出洋相。一副乡下人打扮,被人当做野蛮人观看、取笑。但他毫不介意,兴趣盎然地既满足别人的好奇,同时自己也四处猎奇。他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浑身不自在,兴味索然;然而到了小酒店他则感到十分欢畅,与那里的人大声说笑。作为一个“野蛮人”,他和文明社会的反差是相当大的,编导由此制造了不少噱头,引得观众开怀大笑。

04:48

结局的寓意深刻,如果邓迪没有地铁中善良人们的帮助也很难最后和女主角在一起。其中配合传话的人有黑人舞者,也有戴头盔的工人,还有地铁中其他热情善良的人们都伸出自己的双手他们都尽其所能的帮助了这对恋人。说明所有的人不分种族、职业和信仰都应该真诚相待,世界上的人彼此都是朋友。希望邓迪先生脸上永远带着灿烂、勇敢的微笑,打击邪恶,保持人性的质朴,照亮大家的心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yuzx.com/eyfz/12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