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鼓湖北省为什么简称鄂续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811/4676616.html
引子昨天文章的最后说:我还没介绍鄂字的起源、晋国和鄂的瓜葛……本来,这两个东西,我暂时是不打算写的。但后来看到两条评论:“鄂鱼的故乡,所以简称鄂”“现在山西乡宁古称鄂”这两条刚好对应我最后提到的两个东西。既然如此,那就再写一篇吧,把这两点也说一下。鳄鱼甲骨文里有这样一个字这个字是扬子鳄的象形,后来有两条演化路径。一条是老老实实复制,到了金文,变成这样再往后,就成了我们今天的“鼍(tuó)”字,所以“鼍”就是扬子鳄的意思。另一条走简化路线,在甲骨文后期,就成了这样到了金文,变成这样再往后,就是我们今天的“单”字。因为“鼍”和“单”同源,所以这两个字在古代是同音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就说鼍读作“单声”。又因为扬子鳄多数时候都是独居,一个洞穴一只鳄,所以“单”渐渐有了“单独”的意思。后来,约定俗成,表鳄鱼的时候用“鼍”,表单独的时候用“单”。如果想用“单”表鳄鱼怎么办,在“单”字边上加个“鱼”,于是有了“鱓”字。这种衍生义盖过本义,于是加偏旁表本义的造字方法,我们之前已介绍过。鱓字的读音本该和“鼍”一样,但是后来,它又增了一个义项,那就是黄鳝。所以今天的“鱓”是个多音字,表鳄鱼的时候,读tuó,表黄鳝的时候,读shàn。鄂国那么,甲骨文、金文里“鄂国”的“鄂”是哪个字呢?是“鼍”还是“单”?都不是,是“噩”。这个“噩”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噩”是鼍鼓,也就是鳄鱼皮做的鼓。是的,古人不用鳄鱼皮作包,他们用鳄鱼皮作鼓,据说鳄鱼皮做的鼓声传得特远。《诗经·大雅·灵台》里有一句“鼍鼓逢逢”,就是敲起鼍鼓声砰砰的意思。双鸟鼍鼓古人用鼍鼓,也有文物证据。比如商代的双鸟鼍鼓,当然,说是鼍鼓,其实是青铜做的,可看鼓面,应该是仿鳄鱼皮。崇阳县挖出的很可惜,这件文物在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好在,年,我们在湖北省崇阳县挖出了一件类似的,铸造时间可能还早一点。因为鼍鼓很响,所以在造字的时候,多加了几个口。又因为鼍鼓常用于战争,所以总是和不好的消息捆绑在一起,于是后来有了“噩耗”、“噩梦”等词语。到小篆的时候,人们写到鄂国就不用“噩”字了,改用“鄂”。“咢”是“鼍”的简化,至于右耳旁,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是“邑”字旁,是“城邑”的意思。再后来,人们写鳄鱼,也不用“鼍”、“鱓”了,改用“鳄”。鳄鱼和鄂国以上的文字带有一些猜测成分,但为了行文流畅,就不细分析了。按这套逻辑,鄂国一开始叫鄂国,或许是这个国家擅长抓鳄鱼、作鼍鼓。不过,让我们先按下鳄鱼不表,说说晋国的事。《左传·隐公六年》里有这么一句: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这件事,《史记·晋世家》里也有记载。简单来说,因为曲沃庄伯之乱,晋侯郄不得不跑去“鄂”避乱,于是晋国人管晋侯郄叫“鄂侯”。这件事可以证明,当时晋国内部有一个地叫鄂,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乡宁县。同时,司马贞《史记索隐》里写到过一件事:然晋初封于唐,故称晋唐叔虞也。且唐本尧后,封在夏墟,而都于鄂。也就是说晋国这块地,原来是唐国的,唐国当时以就以鄂为首都。唐国是尧的后代,山西唐国的历史怎么也能追溯到商朝中前期。所以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山西省乡宁县作为鄂的历史可能比之前说过的河南省沁阳市还要早。结合昨天的文章,抛开最后的灭国之战不谈,鄂国很可能经历了“山西省乡宁县→河南省沁阳市→湖北省随州市”这样的迁徙。看地图,这是一路向南,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鳄鱼。之前的文章说过,商代中前期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当时的黄河中下游可以视作今天的亚热带。随着气候逐渐变冷,也随着捕猎活动的开展,北方的鳄鱼越来越少,所以鄂国人不得不南迁。嗯,这个结论的猜测成分就更大了,所以我这么一说,你这么一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yuzx.com/eyxx/12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